- 五力难判 → 五力難判
- ﹝出宗鏡錄﹞ 五難判者, 謂定等五種之力, 唯識論中, 不能判攝也。 然三界唯心, 萬法唯識, 而不能判此五力者, 由斯五種乃聖人不思議境界, 不與心識相應, 此所以為難判。 宗鏡錄云: 有五力, 唯識不判。 是也。 (三界者, 欲界、 色界、 無色界也。 ) 〔一、 定力〕, 定力者, 即如來大寂定力也。 謂此定力, 無染無淨, 非空非有, 生死不能拘, 結業不能縛; 不起此定, 而能普應十方, 不與識法相應, 是故唯識難判也。 〔二、 通力〕, 通力者, 即如來神通之力也。 謂此通力變化無窮, 隨感而應, 不謀而知, 徹照萬法, 非思議之可及, 豈識法之相應, 是故唯識難判也。 〔三、 借識力〕, 借識力者, 謂如二禪以上, 無有尋伺語言, 若欲說法應用, 則借初禪眼耳身三識, 以成己用。 由此假他之用, 非因本起, 不屬唯識, 是故唯識難判也。 (借初禪三識者, 由初禪不著香味二塵, 已無鼻、 舌二識, 惟有眼、 耳、 身三識。 二禪已上, 不著五塵, 故五識俱無。 若欲應用, 則借初禪三識也。 ) 〔四、 願力〕, 願力者, 即如來大願之力也。 而此願力, 非因愛見, 不假思惟, 乃是聖人曠劫度生功用而成, 非思議之可及, 豈識法之相應, 是故唯識難判也。 (劫, 梵語具云劫波, 華言分別時節。 ) 〔五、 法威德力〕, 法威德力者, 即如來應化威德之力也。 謂此威德之力, 乃是聖人不思議境界。 如演一音, 則普應群機。 施一法, 則眾魔皆伏。 利生無盡, 功德難量, 不與識法相應, 是故唯識難判也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